一边是6万股民嗨翻天,另一边是公司业绩连年下滑,2025年夏天的A股市场里,长城军工成了所有人关注的对象,这种紧张感,你懂的。
2025年的市场情绪比以往更极端,短线资金像闻到腥味的鲨鱼,扎堆冲进来,理由就俩字——重组,传得神乎其神,但公司其实一直在亏损。
往前倒回去看,军工板块今年反复折腾,5月印巴空战,歼-10C亮相,军贸题材被市场疯狂脑补,9月3日又有抗战60周年阅兵,国新办放出“新型作战力量”参阅的消息,氛围直接拉满。
6月5日,兵器装备集团突然通知国务院批准集团分立,消息一出,资金更是乐开花,但其实长城军工只是间接受影响,主要分立的是集团的汽车业务,跟长城军工本身没多大关系。
A股的惯性思维早就成型,真重组未必涨,假预期反而能拉出天价,这种荒诞感,2025年表现得淋漓尽致,长城军工就是最佳样本。
公司基本面其实很一般,主营产品迫击弹、单兵火箭、引信、子弹药、火工品、预应力锚具,听起来很硬核,实际上盈利能力极弱。
2022年净利润下滑41.40%,2023年再跌66.56%,2025年上半年预计还要亏2500万到2950万,三年没见过什么好日子,公司自己都说,军品价格调整、费用上涨、研发加码,都是亏损主因。
今年又说,某子公司订单没落地,营收利润大降,研发投入还同比涨了19%,烧钱速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快,谁都知道,这不是健康的财报节奏。
公司还有点民品业务,主要做预应力锚具,服务建筑工程,2021年这块业务还能做4.37亿收入,到了2025年只剩3.57亿,市场需求在萎缩,公司多元化路线,基本上没能抵消主业的颓势。
估值泡沫已经肉眼可见,总市值被炒到281亿,历史最高利润也不过1.36亿,算下来的市盈率是207倍,这种估值,放在任何成熟市场,都是天方夜谭。
但A股的逻辑从不是基本面,重组预期、情绪炒作、资金合谋,才是推动股价的主因,尤其是在2025年这种市场环境下,越是不确定、越是模糊,越能炒出天价。
每天成交额能做到三五十亿,跟四大行一个量级,市场的疯狂在这里找到了出口,但这种亢奋持续不了多久,情绪一旦冷却,谁跑得慢,谁就成了接盘侠。
投资者的心理其实很清楚,没人真相信公司能靠业务翻身,赌的是重组预期,博的是博傻游戏,赚快钱、走得早,才是胜利法则,留恋不走,风险全在自己身上。
其实这轮炒作背后,反映的是A股市场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,监管的滞后、信息的不对称、资金的逐利本性,一环扣一环,谁都知道,但谁都改不了。
每次有重组题材冒头,资金就能炒出新高度,明明公司否认,明明没有实质进展,传闻就能变成资产,市场集体进入一种自我催眠的状态。
这种现象其实不只是长城军工,前几年“两船”合并、“中航系”整合,哪次不是传闻先行,股价先涨,最后落地反而见顶,市场记性短、情绪化操作,成了A股的集体无意识。
那些真正关心公司基本面的投资者,反而成了少数派,大家都知道长期看业绩,但没人愿意错过短期的暴利,尤其是在2025年这种波动巨大的年份里。
长城军工亏损成常态,主营业务没太大起色,管理层也一再强调没有重组计划,但市场依旧愿意为一个模糊的未来埋单,这种赌性,某种程度上是A股的底色。
很多人都在问,这波行情还能持续多久,其实没人能预测顶点在哪,市场的情绪就像潮水,来得快也退得快,唯一能确定的是,总有一天要回归常态。
对中小投资者来说,这场游戏更像一场零和博弈,赚快钱拼的是胆子和速度,等风头过了,剩下的只能慢慢消化风险,市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。
故事还没完,重组传闻、市场情绪、公司业绩,这三重矛盾还会继续拉扯下去,等到真相水落石出的时候,会不会又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。
或许,下一个热点已经在路上,大家都在等,等新的故事、等新的预期,资本市场的游戏,永远不会停。
晟红网-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-配资知识门户-配资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